足迹
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2章 咸阳宫使者来访(第2页)

“让先生久候了。“

清亮的童声传来,赢疾抬头,只见一个身着素色直裰的年少者从外步入。

少年身形不高,但步态从容,目光沉稳,虽为孩童,但身姿挺拔。

那少年颇有礼数,拱手作揖,对着赢疾就唤先生。

“邢光见过樗先生!”

“汝乃邢家少主?“赢疾自己也不过是十七岁,未到弱冠之年,同样器宇轩昂,尽显不凡。

此番出来,却受对方大礼,眉头微挑,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却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邢光施了一礼:“正是小子。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指教?“

“久闻邢家棉衣誉满咸阳,“樗里疾抚须笑道,“慕名而来,想向少主请教一二。“

“先生过誉了。邢家这棉衣乃域外意外所得。”

少年邢光唤商铺管事将米汤送来。

战国时期,接待贵客,一般以米汤招待,所谓米汤其实就是一种酵米酒,类似于现代的酒酿。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中,没有哪个国家有喝茶的习惯。

《周礼·天官·膳夫》记载,周天子平时喝的饮料是水,米浆,米汤,米酒之类的。

真正流行喝茶的只有偏安一隅的巴国和古蜀国,茶叶几乎成了巴蜀人的专利。

将茶叶引入中原的,是秦惠文王嬴驷,他先灭古蜀,再灭巴国,才得到茶叶。

但是,伊晨到来改变了这种状况,她在棉花种植推广之后,就瞄准了茶叶贸易。

只是山西到内蒙古的草原不适合种茶树,还是四川盆地,以及南方江浙地区比较适合。

在北地种茶树,需要灌溉系统,但伊晨还是在试着种植一批。

邢光叫管事为赢疾呈上米汤,两位少年对桌而坐。

“不知先生是想了解种植之法,还是织造之术?“

赢疾接过米汤瓷碗,轻嗅米汤淳朴香味:“听闻这棉花,是从草原特引进?“

“先生消息灵通。“邢光不动声色,“确是如此。北地气候独特,所产棉花确实上佳。“

“传闻,北地异族内乱,出一神女,神通盖世。是否为真?”

赢疾打量着比他稍小五岁的邢光,邢光却少年老成,依是用眼神瞪了回去,老练地回答道:

“为真,神女神通盖世,为北地异族所敬仰,北地异族无不俯称臣!”

“这棉布,棉衣,棉花之物,是否为那自号神女者所出?”

赢疾一语道破,直勾勾地盯着邢光,看他如何回答。

“乃库赛特汗国神女赐予!吾邢家受神女恩典,方能经营这棉衣棉布贸易!”

邢光则双手一恭,往上一抬,敬仰地说道。

“如此,如此。。。。。。。。。。说来也巧,“赢疾忽然话锋一转,“前些时日,我听闻赵国那边。。。。。。“

“先生,“邢光突然打断,举起瓷碗。

“这米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