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1页)
徐兰夫妻俩出太行山后南下,回到家里已经八月,稻谷黄了。
家里无事,只是他们出发不久后卫松和一个叫齐峰的年轻人便到来,带来政儿的信和礼物。
荀子的学生又来三个,跟他同住在一个院子,唐启阳和徐兰很欢迎,荀子的学生来越多越好。
徐兰和唐启阳跟大家打招呼后回家,看了政儿的来信,信的内容简单,问候和说自己很好,没有说一点不好和烦恼,两人知道他肯定不容易,心想他小小年纪便会报喜不报忧。
邯郸没有从咸阳来的商队,他们想几种方法给政儿寄信,感觉都不太行,暂时作罢。
夫妻俩回家和大家相聚,休息几天后唐启阳找来荆轲问他:“你二十多岁了,大姐们给你介绍姑娘你没有心思,到底怎么想的?有什么志向?”
唐启阳能理解荆轲的迷茫,他人品算不错,也有些能力,人总要面对现实,这样混下去也不是事,他们相处几年也有些感情,唐启阳把他当成晚辈。
荆轲低下头不好意思说:“我也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唐启阳想想说:“你既然没有成家的打算,有空的时候认真读书,什么书都读,没有书便去跟李先生借,抄后细读,也许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荆轲敬佩唐启阳,接受他的建议:“好。”
入秋,每年秋天都一样,收各种粮食后种下冬小麦,徭役到来,在家的人准备冬天的柴火。
松溪农庄农忙后还继续忙各种活,招短工筑围墙,围墙已经砌起一圈三十公分高的石头,上面是用三合土跟粟米汤和筑墙,筑的墙三十公分厚。
铁具不行,砍树和砍柴太费力,烧青砖和烧瓦很不容易,全用石头和青砖砌围墙很不现实,就用三合土,其实用三合土筑墙挺坚固。
今年的山茶果结得更多,霜降后徐兰带人采摘回来,晒后剥出籽继续晒干。
茶籽晒干后唐启阳安排陈粟几个把三成茶籽碾碎后磨成粉,蒸热后榨出油,榨完油后叫他们从家里拿来油罐,给每人打一竹筒(约十两重)带回家。
青少年少女们抱着油罐回家,脸上洋溢着兴奋。
刘方坐在家门口编竹席,见小儿子抱着油罐回来问:“农庄真给发油了?”
听说那个山茶油很贵。
刘青高兴说:“是,每人能打一竹筒,唐阿兄说大概是十两。”
刘方叹:“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如果不再有征兵该多好。”
开始他对唐启阳护着秦国公子很不满,后来因为他家里的生活变好,小儿子去农庄干活能认字读书,能吃饱穿暖,还能挣到钱,久不久带稀罕的东西回家,心里的不满消失。
刘青在农庄认字学写字,听过历史课,停下脚说:“不可能!”
只能尽力从战场上活下来。
刘方眼里晦暗:“是啊,不可能。”
以前过得混沌,生活变好后无比渴望能安稳,一家人平安。
差不多同时间,这样差不多的对话在很多个家庭进行。
冬天里,徐兰和唐启阳各写出一本书,徐兰写的是卫生与疾病,唐启阳写比较简单的复仇低武侠小说,封面特意标明:此故事纯属虚构。
夫妻俩写好书后给徐石三兄妹和陈菽各抄一本,然后给张竹刻版印刷,农场的人看小说后都喜欢,对卫生与疾病不太关注,夫妻俩对大家的反应颇无奈。
过了冬天又是一年,开春后唐启阳给信陵君送去八副画。
春耕完成后徐兰和唐启阳又出门,去魏国和韩国有名的城池,进楚国一个城池后转回来。
又是一年秋天,徐兰和唐启阳回到家几天后李斯来跟他们道别:“唐君,兰娘子,我过两天跟一个商队回楚国,开春后入秦。”
唐启阳说:“正好,我们打算冬日下雪后出发去秦国,说不定我们在咸阳再相见。”
李斯闻言笑说:“是真巧,我打算在咸阳谋出路,唐君和兰娘子会留在秦国吗?”
他们以前护着秦国太子,在秦国应该很容易得机会。
唐启阳看着他说:“暂时没有这个打算。”
那就是将来有可能,李斯便说:“那我们在咸阳见。”
唐启阳微笑回应:“好。”
唐启阳知道李斯手头不宽裕,收拾轻巧实用的东西给他,又给他些钱和能换钱的两颗玻璃珠,还给他一匹老马骑回家。
李斯收东西时感动不已,感激和唐启阳说:“唐君的厚情斯不敢忘,来日必报。”
李斯有才并且很能干,唐启阳真诚说:“斯兄不用客气,斯兄有才华,将来必放异彩!”
李斯对去秦国心里没底,得唐启阳鼓励如注一股力量,恭敬揖礼:“多谢唐君!”
唐启阳微笑回礼:“斯兄客气。”
两天后早上,大家在大路上送李斯,不少学生给他送行,李斯上马后回望几眼,转头策马离去。
收完稻谷后,白云顺利生下第三胎,这回是一匹杂色小母马,头和脖子后面的毛杂着白色,其他地方都是红色,也挺好看。
白云隔一年半生一胎,唐启阳决定两年内不让她生了。
之后是忙碌的秋收秋种,和往年一样。
徐兰和唐启阳准备要去秦国的消息没有瞒着,可能他们之前去魏韩楚三国,没有人来拦着。
冬日里下第一场雪,雪停路面变硬后徐兰和唐启阳便出发去秦国,这回唐启阳赶一辆马车离开,红枣不太乐意拉马车。
徐兰用自己催生的炒黄豆诱惑它才愿意干。
路上投宿的客栈有草料喂马,不过在半路无人时唐启阳会停下马车,徐兰催生两把嫰生生的苜蓿喂红枣,红枣每回吃苜蓿后积极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