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1页)
两天后上午,秦国咸阳某处农庄,嬴政穿着常服站在一块地边上,看着农官和一群隶臣刨出花生,弯腰伸手拽下一颗花生,带壳的花生原来长这样。
没多久后不到一亩的花生刨出来,花生脱下过秤,治粟内史来跟嬴政报告:“大王,收获三百八十二斤,晒干预估三百斤。”
嬴政颔首:“挑出饱满的一半留种子,余下的入我私库。”
种子是唐阿叔兰从母送给他的,收入就是他的。
治粟内史讨好笑说:“大王,最好的东西是大王用。”
嬴政看他一眼:“不必!留种重要。”
治粟内史背后挺直:“唯!”
呜呜,大王比自己的小儿子还小,就有了威严。
三天后,嬴政收到一百四十斤的干花生,送给华阳太后和母后各二十斤,肉疼送相邦十斤,肉疼赏近臣各一斤,剩下不多,吃起来抠抠搜搜,心想要是在松溪庄,肯定能放开了吃。
松溪庄秋收完成后马上种下冬小麦,除了留出五十亩水田都种上冬小麦,这几个月,明年可能干旱的消息从松溪庄传出,种田一辈子的人也觉察到了,于是原本近水源种水稻的人家也急慌慌翻地种下冬小麦。
不少土地很干,种下冬小麦后要浇水,大家看河里越来越少的水心里发慌,开始控制着吃粮。
唐启阳后面买的五百亩荒地其中一百亩做草场养牛养羊,四百亩全栽山茶树,今年是第二年结果,结的果不少,要采摘晒干榨油。
姜弦管着榨油的事,唐启阳带人踩泥土做陶锅阴干,打算用砖窑烧陶锅,徐兰继续带人进山采药挖药。
天气寒冷的时候唐启阳带人烧出满满一窑陶锅,碎的很少,分给员工们一人一个,然后杀猪分猪肉做腊肠腊肉。
这一年冬天没有下雪,开春后麦地里有很多虫,松溪庄仓库里的茶粕派上用场,泡水后浇麦子,也换给乡亲们一些。
秦国,十七岁的嬴政正式登上王位,时刻关注着麦地情况,麦地和裸露的荒地果然有很多蝗虫,整个大秦没有多少茶粕,便赶鸡鸭去吃虫,麦地里的虫人工捉,老人和会走路的孩子都上阵,下的春雨很少,田野上除了水车浇水,也有人工挑水浇水。
国内忙生产,对外继续发动战争蚕食韩国。
松溪庄养的鸡鸭多,果树里和角角落落的的虫很快被它们吃光,还赶到山边去吃。
开春后徐兰在留出的原来水田里育很多萝卜苗,苗长大后移栽了五十亩。
流经松溪庄小溪的水越来越少,小溪下游是北陆里的麦田。
唐启阳带人在小坝外侧挖一条半米宽的半圆形小溪,让上游的水往下游流去,给北陆里用水。
松溪庄的麦地则从三个井里提水浇水,忙碌中麦子灌满浆,所有人都松一口气。
徐兰种的五十亩白萝卜抽出种子变饱满成熟,收了萝卜种子后收冬小麦,这些年农场的掠子从三个增加到十五个,冬小麦种得多,收得还算快,麦子晒干缴了税,余下的入库的时候所有人脸上露出笑,今年不怕饿肚子了。
松溪庄和周围几个亭还算好,能收了正常的麦子,很多地方麦子灌浆的时候没有水,麦子空瘪,农民们欲哭无泪,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逃难的人。
农忙完后唐启阳带着十几人在新买的荒地挖两口深井。
刚入夏天气酷热,河流几乎没有水。
柏溪亭每个亭都有井,吃水没有问题,人人感激唐君帮忙打井。
徐兰和唐启阳预料的蝗虫还没来,逃难的人先出现,唐启阳让徐石和陈粟十几人去接触逃难的人,他们要是愿意就在他刚买下的荒山脚下搭棚子安置,开荒挣粮食,大多数逃难的人拖家带口在那边搭棚子安置下来,每户分到一个煮饭陶锅,拿着工具开荒挣粮食。
徐石和陈粟他们这才知道唐阿叔为什么在那边打井。
外面干旱,山里的情况好一些,徐兰隔一天进山采药挖药。
中午酷热,村民们早晚进山尽所找能吃的东西,虽然有粮食但听说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外面还传来有大片蝗虫的消息,大多数人心里很慌,少数人镇定一些。
这一天上午,东面天空飞来乌压压一群东西,飞得快的一拨飞下地面啃吃绿色的东西,村民们还没见过这么多蝗虫,吓得腿软,慌慌张张跑回家关上门。
唐启阳跑去书院,徐兰马上跑去草场,徐山和几个少年跟着她跑,徐兰叫他们:“草场我去就可以,你们去看荀先生信陵君他们,看他们要不要帮忙。”
徐山和少年们闻言往回跑。
徐兰跑去把草场把八匹马赶进马厩栓好,站在马厩前看蝗虫簌簌飞下,叹一口气。
唐启阳到书院叫先生和学生们堵住门窗后向外跑,跑出围墙,此时外面没有一人,他向果林树林跑去,蝗虫向他身上扑便变成灰,他刚到树林边,天上一群蝗虫乌压压从天上压下来,蝗虫靠近地面被一条火蛇烧成灰撒到地上,他继续烧蝗虫多的地方。
至于地上的灰怎么解释,不解释!
零星的蝗虫就没法管,一些蝗虫没有停留,飞向绿色更多的山里,山里飞出几群鸟吃蝗虫。
开门见山
唐启阳见外面蝗虫不多了,去把鸡鸭放了赶到树林果树下吃虫,徐兰看到跟他一起赶。
随后唐启阳去叫员工们出来拿着麻袋箩筐抓蝗虫,蝗虫煮后晒干磨成粉喂鸡,那可是高蛋白。
农场的员工对唐启阳的话深信不疑,有他在旁边,稍早前因乌压压的蝗虫而生出的恐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