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历史同人)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第1页)

唐启阳写一本爱恨情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低武侠短篇小说,也交给陈菽印刷,印三百本,故事书比较受欢迎。

刚开春,征兵令便下来,每户出一人,在松溪庄工作的青年走了大半,唐启阳又在柏溪亭招一批少年少女。

某天夜里,徐兰和唐启阳翻墙出门,急行军到西城门,唐启阳把两扇厚重的铁桦木门烧了,又急行军回松溪庄,来去悄然。

赵偃半夜听人来报告说西城门的两个木门突然间起火,不到一息时间便烧成灰烬后懵了,瞬间想起十多年前赵桂的奴隶无端被烧掉手的事,倘若邯郸被围的时候城门被烧……

赵偃全身突突冒出冷汗,急忙大喊:“快叫丞相,快叫太卜!”

到早上,西城门两个厚重木门在夜里突然冒火烧成灰的事传遍全城,全城哗然,谣言四起,有传赵王得位不正,上天警示,有传赵王无德,也有传不该联合其他国攻秦……

赵偃在宫里听人报告后掀翻桌子,愤怒地打碎身边的瓶瓶罐罐。

消息向城外扩散,引起很多人回忆十几年前大溪庄家奴被烧的事,很多人想:莫不是赵王干了惹天怒的事?

赵偃急忙祭祀天地,朝中大臣心思各议,被打压的人蠢蠢欲动。

秦国,嬴政和大臣们商讨应对春申君的联合军,前年旱灾和蝗灾大秦损失少,粮草充足,大秦是养马起家,又有河南地养马,骑兵多,加上马鞍和马蹬皆改良,骑兵作战能力大增,可谓兵强马壮,每个人胸有成足。

将军们一个接一个建言如何打,嬴政认真听,不懂的地方便问,有漏洞的建言问出漏洞,假若对方如何如何,我方该如何应对?

将军们见年轻的大王熟悉兵家,像打了鸡血,绞尽脑汁想出各种作战方法,相邦吕不韦几乎参不上话。

嬴政从各种作战方法中挑出最合适的,跟相邦将军们商讨完善。

与此同时,松溪庄有条不紊地春忙,徐兰在后院种下不少新种子,有无用的杂草,也有烧仙草和西红柿,西红柿她种的是果子比较小的老品种,现在蔬菜和水果种类实在太少,西红柿既能当菜也能当水果。

天气更暖后陆续有商队来松溪庄批发书籍,徐兰和唐启阳写的书有多少卖多少,荀子和弟子们的书不太受欢迎,他们不怎么在意。

春耕后徐兰和唐启阳不再外出,在家平静过日子,夏天吃到西红柿,分给大家一些,老品种的西红柿有些酸,没有糖,炒鸡蛋也有些酸,不如花生芝麻受欢迎。

入秋,传来春申君主导的联合军兵败的消息,徐兰和唐启阳一点也不意外,就连信陵君和韩非也不意外。

天冷的时候松溪庄被征走的青年回来,有两人没能回来,这损失可以说很少,但对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是天塌了。

徐兰和唐启阳在心里叹息,给两家送些东西,照应年幼的孩子。

徐石的左肩被长矛刺伤,伤到筋骨,回到家伤口还在发炎,徐兰煮草药给他洗伤口,熬消炎的药给他喝,几天后伤口不红了,只是左手以后再也用不上力,不能提重东西。

徐石和徐家人都不在意,能活回来已经很好。

青年们回来休息几天后继续去松溪庄上工。

秦军打败了五国联军,嬴政在大秦人心中声望大增。

秦军休整一个冬天后展开报复,分几路大军同时凶猛地攻韩国和魏国,魏王又派人到松溪庄请信陵君回国领军抗秦,信陵君称病不回。

这一年韩魏两国失去大量城池,秦国失去大将蒙骜。

嬴政满二十岁两个月后在雍城顺利举行加冠礼。

嬴政回到咸阳,正式上朝亲政,他高坐在王位上,心情和之前完全不同,看向大臣们豪情万丈,同时又感觉到一股沉重。

阿父说:要把大秦延续下去,东出灭六国。

唐阿叔说:戴王冠,必承其重,你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无数人,掌控着无数人的命运和生命,新时代新秩序由你带人开创…,我们站在你身后。

嬴政深呼吸几下令自己平静,开口:“这几年,我大秦遭旱灾蝗灾,退五国联军,攻韩魏,黔首负担重,寡人欲将今年的赋税减一成,诸位觉得如何?”

大臣们理解,大王亲政减赋税收买人心嘛,旱灾蝗灾的时候大秦损失不大,减一成不是问题。

吕不韦带头说:“王上英明!”

大臣们跟随:“王上英明!”

“王上英明!”

……

嬴政等大臣们说完安静后说:“我大秦先君们一直图强东出,寡人继承先王们的遗志,如今情势明,灭六国指日可待,将四海一,寡人和诸位将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寡人常常思考:四海一后的大秦将会是如何?”

大臣们听在史书上留名和四海一后热血沸腾,眼里放光。

吕不韦抬眼瞬间又垂下,嬴子楚逝去后他曾想掌控朝堂,但发现嬴政比想象的有主意,还洞察人心,会收拢人心,某方面很像秦昭襄王,他小时候被唐启阳教得太好,是有文化的秦昭襄王…

嬴政继续说:“四海一后的大秦将会如何?寡人想了很多得出结果,寡人想要六国人都归心的大秦,不想要六国人仇恨秦人的天下,诸位有何主意?”

大臣们沉默,要灭国的人归心大秦,谈何容易?

小会,吕不韦脸上沉着,出列说:“王上,严令军队打胜仗后不许抢普通人的财物粮食,不许抢女人,不许杀普通人领军功,方能减少仇恨!”

嬴政看向将军们,将军们继续沉默,士兵们勇猛打仗是为爵位和田地,只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授爵,打仗没有收入,衣物还要家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