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都重生了,谁还考研啊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章 李德旺(第1页)

杨小鱼也在会上提出了她的看法: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眼前的救助,更要通过教育、科技和品牌等多维度的手段,帮助这些贫困山区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做的是赋能,而不是单纯的援助。”

接下来的几个月,陈默和杨小鱼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调动无忧传媒的资源,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他们联系了多个农业科技公司,邀请专家前往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培训。

同时,他们也与多个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洽谈,确保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

无忧传媒的品牌和影响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公司旗下的媒体平台,他们广泛宣传了三农计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也开始加入到这个公益计划中,提供资金、技术和资源的支持。

在三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陈默和杨小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

每当看到农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民的产品能够顺利卖出去,他们的心中都会充满力量。

渐渐地,三农计划的影响力也开始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成为了其他地区扶贫工作的一个典范。

无忧传媒通过这个项目,成功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不仅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改变,也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而对于陈默和杨小鱼而言,三农计划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公益项目,它更是一段深刻的经历,让他们重新审视了事业的意义,感受到作为企业家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

他们深知,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而他们,已经踏上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道路。

在三农计划开始实施后的几个月里,陈默和杨小鱼逐渐感受到了贫困山区农民生活的艰难与变化的复杂性。

虽然计划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人对他们的帮助提出了质疑,甚至开始刁难他们的努力。

这些来自不同背景和性格的农民,给这个计划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也让陈默和杨小鱼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扶贫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初期的工作相对顺利。随着农业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建设等项目的推进,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陈默和杨小鱼亲眼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农民们的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产值也开始上升。

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通过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回到了家乡开始创业,带动了更多村民的参与和积极性。

然而,随着计划的推进,他们也开始遇到了一些问题。

许多农民虽然表面上愿意接受帮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的分歧。

尤其是一些年长的农民,面对新的技术、新的种植方式时,他们并不完全信任这对年轻的城市人,甚至有人公开表示不满。

在一次当地农民代表大会上,陈默和杨小鱼亲自主持了一个座谈会,试图直接与农民们沟通。

在会上,有一位名叫李德旺的老农民站了起来,他满脸愁容,语气急切地说:

“你们这些人,不懂我们这里的情况,只会站在你们城市里的高楼上,给我们画大饼,画出一片美好的未来,可是你们知道我们一年四季的农活有多辛苦吗?

你们说要带来现代技术,可我根本不信,我种了几十年的地,难道还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来教我?”

李德旺的言辞激烈,话语中带着一种强烈的排斥和不信任。

他的情绪在村民中引发了共鸣,许多人开始纷纷发表类似的意见,质疑陈默和杨小鱼的计划是否真的能适应这片土地,是否真能给他们带来切实的改变。

会议室内,气氛一度变得紧张。陈默看着满怀疑虑的农民们,内心有些动摇。

杨小鱼站在他旁边,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给了他一点力量。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理上的考验。

陈默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眼神坚定地看向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也理解你们的怀疑。但请相信,我们并不是要把你们的土地和生活变成实验场。

我们做这些事情,是希望你们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希望你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相信,科技和现代化的农业方式能够改变这里的面貌。

我们能做的是给你们带来新的选择,至于是否接受,你们可以自己决定。”

他的话语虽然平和,但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坚决。

他的语气让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但并未完全化解农民们的疑虑。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默和杨小鱼继续与李德旺和其他一些农民进行深入的交流。

他们花费了更多时间去了解这些农民的生活习惯、种植模式,试图寻找双方之间的平衡点。

杨小鱼也组织了几次田间实地讲解,邀请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沟通,给他们展示现代农业技术的实际效果。

慢慢地,更多农民开始改变看法,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顺利。

就在他们以为问题逐渐解决时,意外再次降临。

几个月后,三农计划在某些村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更复杂的局面。

李德旺和一些老一辈农民仍旧不肯完全接受新的种植方式,甚至有一些人在背后进行小规模的破坏行动。

最让陈默和杨小鱼惊讶的是,李德旺竟然公开站出来,联合了一些人,开始反对这个项目。

“你们要让我们这些老农民走向现代化,未免太过急功近利了!

这些新技术看似先进,实际根本不适应我们这里的土壤和气候,强行推行根本就是对我们的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