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三易回河(第2页)
赵匡胤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说道:“迁都也迁不得,那朕当如何是好?”
任小天笑道:“其实你现在倒不用过度担忧黄河的问题。
黄河真正的为患还要到真宗、仁宗时期了。
尤其是仁宗时办出了一件十分蠢的事情,这才让黄河对大宋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害。”
赵匡胤等不知真相的人一脸的茫然。
朱元璋和雍正、乾隆父子则是阴着脸。
“小天。
你说的是宋朝仁宗、神宗、哲宗三朝的回河之争吧?”
朱元璋说完这话还狠狠剜了赵煦一眼。
赵煦顿感莫名其妙。
好端端的你瞪朕做甚?
任小天点点头道:“不错,此事在我们后世又成为三易回河。
所谓的三易回河就是说的宋时三次治理黄河的大工程。
可这三次大工程太过想当然,罔顾了自然规律。
不仅没有治理好黄河,反而是引了黄河的反噬。
甚至可以说北宋的灭亡与其有直接的关系。”
赵匡胤瞠目结舌道:“后果居然如此严重?”
任小天表情凝重的说道:“刚才我说过了。
黄河改道是因为泥沙郁结导致河床变高之后的必然现象。
仁宗庆历八年黄河在澶州决口,累及大名府、恩州、冀州等地。
黄河在此伸出枝杈,另一支向北改道由乾宁军方向流入大海。
至此黄河分出了东流和北流并行入海的局面。
赵祯为了解决水患,于是与朝臣商议不止。
朝臣也因此分为东流派和北流派。
最终赵祯采纳了东流派李仲昌的意见。
准备先疏浚六塔河的河道,由六塔河分黄河之水回归横陇河道。
北流派代表欧阳修据理力争。
他说六塔河不过是一小河,根本承担不了黄河如此湍急的水流。
然而赵祯对他的意见根本不以为意。
待到六塔河疏浚完毕接入黄河之后,事情果然如欧阳修所担忧的一般。
狭窄的六塔河根本受不住黄河之水的冲击。
霎时间河堤迅垮塌,涌出的洪水将附近农田屋舍全部冲垮。
宋史记载:溺兵夫,漂刍蒿,不可胜计。水死者数千万人。
这里死亡数字或有夸大,但真实数字也绝对不在少数。
赵祯悔不当初。
但事情既然已经生,他也只能下诏尽快救济灾民以挽回损失。
为此他下罪己诏,还将参与此次工程的官员全部流放处置。
但北宋的国力在此时已经开始被削弱了。
这也是赵祯在位时期抹不去的污点之一。”
赵匡胤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宋全国人口才有多少。
即便这数字只有十分之一为真,那也是伤筋动骨的损失啊。
“或许是被滔天洪水吓到了,赵祯自那之后决口不提改流之事。
他死之后宋神宗赵顼上位,他在王安石的建议下也关注上了黄河之事。
赵顼和王安石都认为黄河改道工程大方向没错,只是实施的时候出现了失误。
后经王安石亲自到黄河考察,他觉得找到了更为安稳的措施。
为此他还专门明出了浚川耙这种工具用以疏浚黄河河底的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