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百日阁老五(第2页)
“这?”
惠静师太无奈道“贫尼早就遁入空门,实在帮不上忙。”
十三姐却委屈的抱住了惠静师太的腿“法师佛法无边,还望指点,日后信女自当迎法师供奉。”
惠静师太道“至阳至刚,自然煞气重,姑娘可留意一二。”
“煞气重?”
十三姐点点头“信女记下了。”
越是聪明人才越自负,可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才会对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深信不疑。经过田秀才的事,十三姐如今就对惠静师再不敢有任何质疑。因此对于慧静师太讲的任何话,甚至比三太太和十二嫂还太深信不疑。
惠静师太郁闷的口呼佛号“姑娘切记,你只有一次机会,若是找错了,就再无回头之日。”
郑直已经给她讲清楚,让把十三姐打发的远远的,莫要在搞小动作,也不会揪着过去不放。偏偏惠静师太为人多疑,本着有备无患的想法,决定留下后手。谁晓得那个翻脸比翻书都快的光棍会不会食言而肥。再者惠静师太也不想砸了名头,毕竟靠着十二嫂的现身说法,她如今在郑家是很有体面的,比如前几日三太太就跟着十二嫂也来了。
奈何十三姐心里,郑十七已经被自动屏蔽,无论惠静师太如何点拨,暗示,都会过滤掉那个好命的光棍。讲实话,十三姐连做四次望门寡,惠静师太这么做心里也直打鼓。若是真的把那个光棍克死了,不但太太要吃人,她也会恨自己的。慧静师太感觉那个光棍就是她命里的克星,前世的现世报,任慧静师太再诡计多端都逃不出对方的手掌心。好在如今慧静师太在郑家,吃穿不愁,锦衣华服,有人服侍。虽然要被那个光棍欺负,却再也不用担惊受怕。虽然要讨好太太,却再也不用忍气吞声。虽然日子过得有些乏味,却平淡舒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千万不能克死那个光棍。
郑直拿起茶碗喝了一口,瞅了眼几道门外最南头的直房,继续看面前的题本。他如今坐在直房北头第一间,改造完的后排五间直房全部按照他的要求打通,添加了窗户与之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一早郑直来上值,内阁的三个老贼终于整整齐齐的露面了。刘健板着脸,始终不发一言;李东阳简单的解释了昨个儿缺席的事,就借口那篇‘论’写的好,提议郑直负责刑部,大理寺和十三提刑按察使司关于刑律方面的题本。郑直资历最浅,哪有他挑肥拣瘦的资格,立刻应了下来。
末了,李东阳提醒郑直,身在内阁要谨言慎行,这自然是因为昨日关于貂皮暖耳的事。郑直已经放出风声,做了好人,倘若其余三人谁再拦着,可就成了与京师百官为敌了。这就连刘健都扛不住,三个老贼只能商量了一番后,捏鼻子认了。
郑直自然再次笑纳。几个老贼还是不给他排班值夜,甚至绝口不提遇到重大事项,需要内阁裁决需要怎么个章程。这就是还想闹腾,那就闹吧。
合拢一份题本后,郑直换了一本,将刚刚批注的题本放到了一旁红色的托盘上。此刻右手腕隐隐发酸,他不得不停笔,稍稍休息。看着手腕上的淤痕,郑直不由皱皱眉头。昨夜他回去检查,果然发现一个丫头躲在草堆里偷窥。本打算惩戒一二,不想还是个倔丫头。这眼瞅着都到嘴里就差上牙对下牙嚼了,愣是被对方咬了他的手腕,把尚未醒酒的他拱开,提着裤子跑了。小蹄子,莫让俺把你找出来。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动静“郑老爷,卑职内阁侍书李举有事禀报。”
“进来。”
郑直不动声色的提笔继续批阅题本。他虽然要了六面字牌,可如今却依旧不带一人进皇城。很简单,兹事体大,在没有确认弘治帝态度前,他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片刻后,昨日见过的一个中年人点头哈腰的走了进来“禀郑老爷知晓,老爷要的桌椅,木床,书柜,茶几,火盆等物件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啥时候搬进来?”
“这就搬吧。”
郑直将题本合拢,放在了面前的托盘上“这些拿走。”
李举应了一声,走过来,却愕然发现,郑直刚刚指的红色托盘上,已经堆满了他早晨送来的题本。只好硬着头皮问“禀老爷,这些都是退回的?”
内阁的规矩,书案每日摆放三个托盘,一个是早晨内阁典籍或者侍书送来的,各地或者衙门的题本。若题本无误,阁臣签批之后放在蓝色托盘上,之后由内阁典籍或者侍书送去司礼监。若是题本有误,需要退回,则放在红色托盘上。
“难道这不是红盘?”
郑直皱皱眉头。
李举哪敢分辩,赶忙应了一声,端起红盘狼狈的退了出去。
郑直瞅了眼空空如也的书案,起身来到藏书阁,准备找几本有意思的书打发剩余的工夫。没法子,今日的所有题本,全都不合定制,他看都没看,直接退回。之前的内阁啥规矩郑直不晓得,也没兴趣晓得,可如今他的规矩才是内阁对于刑部,大理寺,十三提刑按察使司的规矩。
不得不讲,藏书阁的书确实琳琅满目,奈何郑直的水平也就瞅瞅话本。他又不能在直房看《水浒》,只能矬子里边拔将军,选了几本《宣宗实录》。
待回到直房,李举已经将桌椅,木床,书柜,茶几等物件归置好了,甚至每个屋内正中都放着一个硕大的火盆。屋里顿时感觉满当了不少,却也舒服了不少。郑直端着茶壶,直接走到炕座旁,脱了靴子,盘腿拿着《宣宗实录》看了起来。他负责的是刑部,大理寺和地方上的提刑按察司,早几日晚几日出不了啥大事。
更何况,郑直怀疑,李举送来的那些题本之中,藏着三个老贼的杀招,稍有不慎,丢人现眼是轻的,他人仰马翻都不足为奇。这几个老贼消息灵通,晓得昨个儿刑部右侍郎魏绅得罪了他,才故意安排由此安排。可正因如此,郑直反而猜测刑部尚书闵珪该是和内阁不对付。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倘若自个揪着刑部不放,这三个老叟自然可以看他和闵珪狗咬狗……意思陇归差不多。可若是自个对刑部不闻不问,那么三个老贼就该有话讲了。所以郑直来了个扩大打击面,你们想让俺针对刑部。好啊,俺把所有的衙门都拉进来,谁都莫想好。莫忘了,俺如今代表的不是自个,而是内阁。
之后两日,郑直都是早早的就把新任的典籍史策或者侍书李举送来的题本批完,然后史策或者李举早晨如何送来的这些题本,头中午前就如何原封不动的接了回去。郑直则继续看实录,因为实在没有消遣,如今不求甚解的郑直已经看到《英宗实录》了。毕竟宣宗是个短命鬼,一共才做了九年多一点的皇帝。
此刻郑直才发现,原来内阁在宣宗朝时,啥也不是,最多就是个相当于缩小的翰林院,备皇帝咨询。如此更不要提啥内阁在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的时候辅佐朝政了,根本就是唬人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真正让内阁凌驾于六部九卿之上的,是英宗时期的正统初年。而那个时候,英宗根本没有亲政。换句话讲,是杨荣等人暗度陈仓,重建宰权,只是换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名字‘内阁’。就这还不放心,还把内阁又套在翰林院名下。这……不就是乱命吗?
而更让郑直感兴趣的,也是从那个时候,天下卫所的卫仓由五军都督府手里,转到了兵部手里。也就是讲,文臣趁着英宗年纪小,用皇帝的名义玩手腕,抢下了卫仓。可不要小看这一步,军队打仗可是打的粮饷。之前卫所军屯由五军都督府监管卫仓,各地卫所军镇对于兵部的话听不听两可,只要听皇帝的就成。可是如今粮食握在兵部手里,并由当地亲民官监管,那么军队粮饷都无,就不得不向兵部低头了。而之后朝廷向各地军事重镇派出的文臣镇守使就顺理成章的掌握了主动,毕竟对方手里有朝廷大义,有粮有饷。
正琢磨,外边传来动静“郑阁老。”
是谢迁的声音。
郑直不情不愿的合拢书,穿上鞋之后,打开直房门,掀开棉门帘。不出意料,三个老贼都在外边“诸位阁老咋百忙之中有空来此?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