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0(第1页)
是因为看看年纪,他确实就是个大学生的原因吧。
不过这个角色和《算是个爱情故事》的男主角的气质差别很大,也不知道他会演成什么样……
希望他的演技足够弥补形象气质上的差别吧。
男主角到位后,各项准备工作早就到位了的《算是个爱情故事》终于能够开拍了。
秦尤到片场的时候,新助理小张喜笑颜开地递给她和小胡一人一杯奶茶,奶茶是最传统的珍珠奶茶口味,还微微泛着热气,秦尤环顾了一圈四周,在场的工作人员手里人均一杯奶茶,小张占的位置上还有一杯开了封喝了一半的,那应该是她自己的。
小张:“齐敛说他是新人,请大家喝奶茶,哎呀可惜我来得也有点晚了,不然还能点单,不过我记得秦尤姐你就是喜欢喝珍珠奶茶的对吧?”
秦尤:“嗯?是吗?”
小张:“咦?难道我记错了吗?我来面试前看了秦尤姐你所有的访谈,我记得有一次你跟主持人说,你最喜欢的饮料是珍珠奶茶呀,而且是最简单的那种,不加其他料的。”
秦尤回忆了一下,她还真说过……不过那次是因为胡文博跟她说,网上有人说她装逼犯,所以让她上访谈节目的时候尽量表现得接地气一点,亲和一点,温柔一点。
所以主持人问道“你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
的时候,哪怕秦尤内心真正想说的其实是——这什么无聊问题……她哪有什么最喜欢的饮料……饮料不就是饮料吗……
但她还是回想起了胡文博的叮嘱,然后在奶茶和可乐之间犹豫了半秒,选择了听起来更温柔一些的奶茶。
不过这都是好久以前的访谈了,又是她随口胡编的,她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她没接过小张手里的奶茶:“你喝吧,我来的路上为了提神喝了咖啡,现在喝不下东西了。”
小张是个容易满足的性格,一杯奶茶就能让她开心半天,立刻笑弯了眼:“好呀好呀!”
秦尤在小张早早准备好的遮阳伞下坐下,开始过今天要拍的戏里的台词。
《算是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叫颜青,她大概算是所有在娱乐圈打拼但出不了头的普通女演员的写照,一如当年的李寒香,也一如当初的秦尤。
秦尤捏着剧本边缘的手指逐渐收紧。
她明明已经看了很多很多遍剧本。
通常来说,再勾动人心的戏码,看多了也会麻木。
而且秦尤第一遍看这份剧本时,其实并没有太被触动,她客观地认为这是一个好剧本,才迫切想要接下这部戏,而不是因为女主和她相似的经历打动了她。
但或许是李寒香在和她见面时说的那句话——
“其实我真正担心的反倒是,你能不能演出那种久久不得意的感觉,你的演艺生涯有些太顺了,可惜我不擅长写年少得志的角色……”
李寒香并不知道,她近乎残忍地剥开了秦尤的过去,让秦尤回想起了她籍籍无名的,看不到出路的十年。
这十年,其实秦尤并不觉得多痛苦,她是那种喜欢挑战的人,任务难度越高,她斗志便越强烈,这十年的挑战,只能让她越挫越勇。
其实比起籍籍无名的那些年,不如说她剑走偏锋红了后,心头才涌起了强烈的迷茫与不甘,因为那和她想象中的“红”
不一样。
明明已经过五关斩六将,走到了这个圈子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走不到的地方,但环顾四周,却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那么大。
好在她有了第二次机会,她终于走入了自己想要的聚光灯的光芒中。
所以她的迷茫与不甘,其实都与沉浮挣扎的那些年无关,她其实没怎么想起过那些不停跑龙套,甚至连龙套都有可能跑不上的日子。
直到李寒香提起,于是那些早就被她层层封住的记忆重新呼啸而来。
第一遍看剧本时,秦尤只觉得剧本优秀,然后她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无数遍,李寒香笔下女主的经历一一将她的记忆唤起,她是怎么跑遍片场连个试镜都没捞上的,她是怎么在试镜时被完全无视的,她是怎么对讲话牛头不对马嘴的选角导演笑着说出“你说得对”
的……
那些早就褪色的回忆,被重新上了色,放进放映机,孜孜不倦地播放了起来。
有人说作家不该写自己,确实,剖析自己的内心与经历绝对可以让这部作品真挚动人,但这无异于生啖自己的肉,还是嚼了八百遍后再喂给读者。
或许演员也不该演和自己经历太像的人,对,这么演效果绝对出彩,要真实感有真实感,要灵气有灵气。
只除了对演员自己不好。
人脑有自动保护机制,再痛苦的回忆,只要不反复被触发或是反刍,时间久了总会被淡忘。
譬如秦尤,她从不回头看,所以她从不痛苦。
但这份剧本帮她回忆,帮她反刍了。
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演员看了份感人的剧本,第一遍十分感动,看得涕泪交加,但多看多看,尤其是背上几十遍之后,也就麻了。
但在秦尤这儿,情况却完全相反,她起初读这份剧本时,客观冷静,甚至可以分心分析剧本的优势具体在哪,但读了一遍又一遍……读了几十遍之后,她却反而忍不住攥紧了手,那些沉闷窒息,就像是潮水,退潮了那么多年,然后终于翻涌上来。
不过,秦尤觉得这是好事。大多数情况下,演员读剧本读了太多遍后会“麻”
,其实也就意味着真正上戏的时候,就缺了点第一遍读到戏时的直观感觉——那种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没有经受过任何理智分析的情绪。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演员可能还好,在接下来分析怎么把这种情绪表演出来的阶段,他们要么会一直朝着这个情绪的方向前进,中途没有任何偏移,或者哪怕中间偏了点,也可以通过回忆最初的感受尽快校正过来。经验较浅的演员,就特别容易演着演着,自己觉得还挺好,演得很详细很层次分明,但最后一看——哎呀,这怎么和我最初读到剧本时想象中的表演不太一样呢?
这其实就是加入了太多理智分析的坏处,大多数人或许没有演戏的经历,那就举个写文章的例子,在写作中有个非常常见的情况,就是经过反复思虑反复修改出来的结果,结果写作者事后仔细一想,这和我一开始想写的东西不一样啊……
因为起初的想法只是一股冲动,它或许缺乏逻辑,甚至缺乏情节人物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就是那股纯粹的情绪,而情绪才是真正打动自己也打动人的,在把这股冲动慢慢变成文字的时候,写作者就会开始理智分析,但如果他们没有校正的本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最初想表达的东西,就很容易被逻辑带着跑,这